扫描以上二维码,关注文物网,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。
记住密码
预计四年完成,发掘期间或将每周向游客开放一天 记者夏杨报道:被誉为“海上敦煌”、“价值堪比兵马俑”的“南海Ⅰ号”宋代古沉船,2007年底被整体打捞出水后进驻“水晶宫”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,至今时间已过去近6年。28日,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郑重宣布,“南海Ⅰ号R...
11月10日,“南海一号”古沉船出水文物首次回到“中国瓷都”福建德化展出,这批瓷器曾经在海底沉睡了800多年。此次展览展出从国家博物馆借回的“南海一号”出水德化窑瓷器30件,以及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提供的水下考古、打捞的照片20幅。
4月7日,菏泽出土元古沉船保护修复项目正式启动,按照国家文物局批准的保护修复方案,古沉船由湖北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主持实施,遵循“最小干预、修旧如旧”原则进行保护修复,计划用时一年左右。 古船的修复将以考古资料为依据,使得修复部分易识别,做到“远看一致、近观有别”,不破坏古船整体的观赏性和完整性。项目组顾问尚津济介绍,清理船体的过程是探索与发现的过程,...
1956年出土的明代梁山漕船 记者黄中明 摄 菏泽古沉船 记者 张彤 记者昨日从山东省文物局获悉,中国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青岛基地项目日前签约,预计整个基地将于2014年建成。以此为契机,山东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将进入一个崭新阶段。 我国有30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海疆,1.8万多公里的海岸线和丰富的内陆水域。作为海洋大国,我国水下文化遗产十分丰富。据有关人士估计,在全球海底散落着30...
连日来,山东菏泽古沉船考古发掘现场目前又有新的进展。记者15日从山东省文物考古所了解到,考古专家在现场意外发掘出一条在河底沉睡了600余年的缆绳。 据考古人员介绍,此缆绳是在古船船头位置左侧地下1.5米处“意外”发现的,相对完整,直径约有3厘米粗,还打着绳结。这一发现,让现场的考古专家们兴奋不已,他们将缆绳和周边的土用发泡剂固定,然后和古船一起整体出土。“从目...
古船究竟如何“抛锚”? 一艘长约21米、宽4.82米、高1.8米的木质商船,自南向北顺流航行在运粮河道上。突然,船头右侧遭河船(或外力)剧烈撞击撕开裂口而快速下沉。此时,船的左侧又触到河心滩,船身转瞬间向右侧翻。一位贵夫人所佩硕大黄金嵌绿松石耳坠在慌乱中挂落尾舱,她顾不得捡拾,忍痛跑出船舱跳河逃生。其间,另一耳坠钩又被拉直掉落。 这个由航运事故引发的逃生故事是北京大...
菏泽元青花龙纹梅瓶 得知发现元代沉船后,菏泽市文物部门为保护文物安全,防备不测事件发生,打破了夜间不进行考古发掘的“常规”,在18日挑灯夜战。 “我看了出土的龙纹梅瓶后,根据以往看资料的经验,意识到挖到元青花了,很激动!”菏泽市文物处主任张启龙向记者回忆道,考虑到当时已是深夜,无法联系博物馆,于是对市文物处副主任马法玉说“你家里有储藏...
沉船的尾部裂缝处。 菏泽元代沉船经考古发掘重见天日后,档次极高的出土船载文物震惊世人,让人们对沉船雇主身份多有揣测。28日,有专家抛出较为明确的观点:雇主很可能是在南方做官的元朝官员,因战乱举家返回元大都途中遭遇沉船。 据菏泽历史文化与中华古代文明研究会会长潘建荣分析,类似元青花瓷器,早在元代就已经非常珍贵,是达官贵人才拥有的奢侈品。作为瓷器,元青花易碎。而船在江、河、湖上行驶时,船身极易摇晃...
考古人员小心地清理沉船残骸。 古沉船出土的凤纹小盘。 古沉船出土的鱼纹高足碗。 随着元代古船的出土,文物考古热在菏泽当地迅速升温。当地人表示,古船发掘给菏泽带来的社会影响和知名度提升,甚至超过了当地一年一度举办的菏泽牡丹节。连日来,古船遗址发掘现场已迎来多批慕名而来的参观客 ,来自各地的文化组织不断云集现场,参与发掘的考古队员还当起了临时导游。在船舱中,考古人员不但发现了瓷器等文...
围绕菏泽古沉船,诸多的疑团在人们脑海中挥之不去:这艘装载贵重物品的“宝船”从何而来?又驶向何方?雇主(或者船主)在如此多的宝物落水之后,为什么没有打捞? 25日,记者再次采访了菏泽沉船考古队队长、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王守功。他认为,“宝船”的最终目的地可能就是元大都(北京)。 古船是哪里的?或许来自河南以西 据王守功介绍,目前关于菏泽元...
考古专家、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王守功25日对记者表示,在山东菏泽市新挖掘的古沉船初步判断为元代的内河船,其保存基本完好,这一古文物复原将对即将开始的大运河申遗大有帮助。 本月24日,山东省文物局、菏泽市政府联合召开菏泽沉船考古成果鉴定暨新闻发布会,介绍了该古船的鉴定情况:船体长约21米、宽5米,高1.8 米,距离地面深约4米。沉船共分为10个船舱,宽在1.3—1.8米之间,所用木料为柏木和...
11月23日,文物专家在沉船挖掘现场考察。 新华社记者 范长国摄 出土的元代瓷器。新华社记者 范长国摄 再偏一两米,元青花就没了 诸多机缘巧合让菏泽元青花出土时神奇躲过一劫 经历了撞船之后向一边倾覆沉底的危机,又在地下沉睡近八百年,3件罕见的元青花瓷器和百余件贵重元、宋代文物,连同承载它们的元代木船一起,于 9月17日被菏泽在建的一幢摩天大楼“惊醒”。...
11月23日,文物专家在沉船挖掘现场考察。 新华社记者 范长国摄 出土的元代瓷器。新华社记者 范长国摄 山东省菏泽市近日发掘了一条元代木质沉船,出土了110多件文物。专家认为,古沉船及出土文物对研究当时的木船形制、地形地貌和社会习俗有非常重要的考古价值。11月23日上午,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菏泽市政府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,这艘古船的年代最终被确定为元代,成为该省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古代沉...
11月23日,文物专家在沉船挖掘现场考察。 当日,山东文物专家在菏泽举行新闻发布会,宣布山东菏泽发现元代商船。2010年9月20日,山东菏泽市区一施工工地发现一艘木制古代沉船,经山东考古研究所挖掘考证,船体长约21米、宽5米,高1.8米,距离地面深约4米。沉船共分为10个船舱,宽在1.3——1.8米之间,所用木料为柏木和楸木。在沉船内及周围共出土文物110余件。出土典型器物包括元代青花龙纹梅瓶、钧...
- 新闻缘起 7月12日,记者从“南澳一号”水下考古队获悉,“南澳一号”水下考古工作近日取得新进展,考古人员陆续发现了沉船东西两侧船舷板、桅座等船体结构,同时清理出一个装载有铜钱的船舱,目前已出水铜钱11300余枚。 据“南澳一号”水下考古队队长崔勇介绍,6月18日至7月9日,南澳海域天气情况良好,“南澳一号&...
官方微信
官方微博